小说被改编搬上银幕,荧屏已成世界影视文化的流行趋势。凭借影视艺术在技术参数的优势,色彩、光线、画面的切割、结构的重组等,小说原作中人物性格的特写和情节线索的张弛均沐浴了新的光辉。尽管影视作品由其依仗的票房指数,不时刚愎自用地侵蚀、咬啮甚至强暴原小说的主旨,常常引发小说作者的愤懑。可是影视剧的编导们还多半为自己的操刀,给小说原作带来光环而洋祥得意。
光环带来了名声同时也产生了晕影,有时晕影遮掩了小说原作的光泽。《教父》作者马里奥·普佐很幸运地不在此例。他保持自己畅销书作家名望的技巧很简捷:继续写,写以黑手党为题材的下一部《最后的唐》。然后又是第三部《拒绝作证》。当时《拒绝作证》在他去世一年之后在美国出版,又过了三个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该书中译本时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和《出版商周刊》的精装虚构类畅销排行榜上,《拒绝作证》赫然名列前茅。
20世纪末,黑手党魁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经营继续增殖他的财富。当年发家时凭暴力和掠夺获得的“第一桶金”,如今已构建了都市华厦中数幢摩天大楼。他们占有了这一高度,就意味着财富、权势及可以傲视上层社会精英的地位,以致可以隐身于这些大人物之间。由此,《拒绝作证》中已拥有银行家身份的黑手党大头目唐·阿普里尔欲金盆洗手的想法才有存在的合理性,可贪婪仍滋长着其他黑手党头目的野心。阿普里尔遭枪手谋杀,普佐引燃了《拒绝作证》故事情节的导火线,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,看看黑手党家族的最后内幕。
威胁的乌云笼罩着阿普里尔的子女:一名军官、一位电视业名流、一位女律师,还有一个通心粉商人一一阿普里尔的侄子阿斯特。阿斯特的真实身份是阿普里尔的恩师唐·齐诺之子。西西里人的血贲张着阿斯特的傲气。他不甘对手威逼,以韬晦的姿态开始复仇。复仇过程如同猛兽搏击前匍伏身子,打量对手的片刻寂静。《拒绝作证》刻意描摹这令人恐怖的寂静,至于搏杀的残忍、相戮的血腥,作者都似轻描淡写,略作点染。甚至男欢女爱的情欲,小说里处理得如同情节间的休闲,好比连续剧中插入的广告一样———当然这些镜头很具有艺术意蕴,决不会令人生厌而换频道。
小说中阿斯特与女友罗丝的情愫纠葛是如此世俗化。是否意味着世纪末的爱情在金钱的渗透下,真挚相厮守一生,已演变成一曲挽歌;而且是可望不可即的挽歌?
小说让联邦调查局的官员西尔克担当正面人物,这一安排落入了“美国英雄”在好莱坞电影中被一贯张扬的俗套。《拒绝作证》里有个被黑手党收卖的女性阿斯皮内拉———一个被毁掉一只眼,开枪打死西尔克的黑人女警察。小说中所叙述的她与黑手党同流合污的过程和她的个性形成,是座值得挖掘的富矿。倘若《拒绝作证》日后被改变成电影或电视剧。那么对阿斯皮内拉角色的塑造,将是锲入票房的绝妙角度。反正马里奥·普佐已撒手西归,他想抗议也不会发“伊妹儿”来的。